典型文献
《诗经》"天生烝民"章本义新探
文献摘要:
一
孟子在论述其性善论的时候曾经引《诗经·大雅·烝民》首章:"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孟子·告子上》)"蒸",今本《诗经》作"烝".夷,今本《诗经》作"彝".孟子之所以在这里以这四句诗来论证其四端说,显然是把"懿德"作为四端之类的善性,从而将"有物有则"亦作如是观了.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沂
作者机构:
首尔大学哲学系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沂-.《诗经》"天生烝民"章本义新探)[J].文史天地,2022(09):26-27
A类:
有物有则,有物必有则
B类:
诗经,天生,烝民,本义,孟子,性善论,大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恭敬,是非之心,仁义礼智,懿德,孔子,告子,四句,其四,四端,之类,善性,作如是观
AB值:
0.395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