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一生追求自主可控的中国"芯"
文献摘要:
"我生于1939年,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也经历了中国计算机从0到1研发创造的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参加《百年科技强国梦》节目录制时坚定地说,"我们国家要强大,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1956年高考,倪光南选择了无线电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走上了科研之路.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参加工作不久的倪光南便获得了一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机会,参与老前辈吴几康牵头的119机研制工作."119机是我们国家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这台机器功能强大,性能稳定,为我们国家'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方经纶
作者机构: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方经纶-.一生追求自主可控的中国"芯")[J].高中生之友,2022(01):3
A类:
吴几康
B类:
自主可控,中国计算机,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强国,节目录制,受制于人, 1956,高考,无线电,大学毕业,配到,不久,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百废待兴,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老前辈,牵头,自主设计,设计制造,第一台,台大,电子管,台机,功能强大,两弹一星,重大贡献
AB值:
0.483348
相似文献
超音速高密度喷流对撞过程中的高效能量转移
张喆;远晓辉;张翌航;刘浩;方可;张成龙;刘正东;赵旭;董全力;刘高扬;戴羽;谷昊琛;李玉同;郑坚;仲佳勇;张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北京 100190;上海交通大学,IFSA协同创新中心,上海 200240;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 523808;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激光等离子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40;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学院,北京 100049;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物理系,北京 100083;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学院,威海 2642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2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