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重庆市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文献摘要:
于2015年12月–2017年7月在重庆城区和远郊站点采集气溶胶样品,系统研究了该地区气溶胶中棕色碳(BrC)吸光特性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并评估了BrC的辐射吸收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冬季BrC在405 nm的吸光系数b405,BrC、吸光贡献和单位质量吸光效率均值分别为(13.0±9.0)Mm?1、(24.5±6.1)%和(0.9±0.2)m2·g?1,分别是夏季的11.3、2.9和3.4倍.城区站点(YB)夏、冬季b405,BrC值分别为远郊站点(JY)的2.8和1.8倍,但冬季城区站点气溶胶吸光指数E值和BrC在405 nm的吸光贡献[(1.2±0.1)和(16.7±5.9)%]低于远郊站点[(1.6±0.2)和(32.3±6.3)%].b405,BrC与污染源示踪组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BrC吸光特性主要受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影响,而冬季的主要影响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燃煤和SOA生成.与夏季不同(p>0.1),冬季b405,BrC与NH4+、E与NO3?和NH4+质量分数均显著相关(p<0.001).冬季E与φ的拟合关系与生物质燃烧模拟结果相似,表明生物质燃烧是影响冬季BrC吸光特性的主要一次源,而二次源主要是有机物与NO3?、NH4+发生的老化过程.重庆冬季BrC在405~980 nm和405~445 nm的辐射吸收贡献分别为(29.1±5.8)%、(60.8±13.7)%,约为夏季的2.9和3.2倍,表明冬季BrC的辐射吸收贡献显著,尤其是在短波段范围.
文献关键词:
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影响因素;重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彭超;陈阳;杨复沫;田密;翟崇治
作者机构: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1147;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1147;重庆市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147;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重庆 40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彭超;陈阳;杨复沫;田密;翟崇治-.重庆市棕碳气溶胶吸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22(01):135-147
A类:
棕碳气溶胶,b405
B类:
吸光特性,重庆城区,远郊,集气,胶样,棕色碳,BrC,光效,Mm,YB,JY,污染源,源示踪,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物质燃烧,燃煤,NH4+,NO3,拟合关系,燃烧模拟,老化过程,短波,波段
AB值:
0.2109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