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研究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拟为提高该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及促进耕地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能值分析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探讨了耕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1988—2019年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总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劳动集约度的变化呈下降趋势,资本集约度的变化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资本集约度中,属于省工性投入的农业机械集约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属于增产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集约度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2)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总体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3)复种指数、人口非农化比重和耕地资源禀赋对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独立影响程度最大,各种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集约度的影响远大于单一影响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结论]应注重农药、化肥、农膜的生态效应,加快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同时,要抓住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经济和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全面提高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缩小区域差异.
文献关键词:
耕地利用集约度;驱动因素;能值分析;地理探测器;黄河三角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黎黎;李子君
作者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黎黎;李子君-.黄河三角洲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01):124-134
A类:
耕地利用集约度
B类:
黄河三角洲,驱动因素,拟为,耕地利用效率,保障区域,耕地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值分析理论,空间分析技术,时空变化特征,地理探测器,区域差异,总集,省工,化肥,农膜,东北部,复种指数,非农化,耕地资源,资源禀赋,远大于,重农,生态效应,土地流转,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规模化经营,住建,生态经济,经济区,发展契机,农业政策,导向作用,小区域
AB值:
0.22104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