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画笔墨经验中的身体化诗性知识
文献摘要:
理论知识是基于视觉中心的对象化观审,而诗性知识则源于身心整体的触感觉知.后者突出体现在中国画的笔墨观物之义中.中国画的观物思想奠基于《易经》的以身体物之上.以身体物,就能与物形成生命对话,观入物化.能观物化,则能写天地生意,能"抓取"和"触及"事物."触物"之法即笔墨.笔墨非仅工具之谓,其本质乃身体之触物.笔墨之所以能触物,在于笔墨是身心整体的触感觉知.在基于笔锋触觉的笔墨运动中,所画之物的物形并不是在视觉的审视之下设计出来的,而是从绘画之人的身体形气中"生长"出来的.人的身体是"形气",物形也是有生命的物化之象.笔墨就是身体形气与物化之象的生命对话,这便是谢赫六法所谓"气韵生动"的发生学原理.以此,身体便可以通过笔墨来体物观化,也可以通过笔墨来画入物化过程.此意在苏轼所论的"其身与竹化"中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说明.
文献关键词:
诗性知识;观物;笔墨;身体;气化
作者姓名:
柯小刚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09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柯小刚-.中国画笔墨经验中的身体化诗性知识)[J].文史哲,2022(04):135-141
A类:
诗性知识,谢赫六法
B类:
中国画,画笔,笔墨,墨经,对象化,触感,觉知,观物,易经,体物,生命对话,天地生,生意,抓取,触及,之法,其本质,笔锋,触觉,所画,下设,绘画,之人,人的身体,气韵生动,发生学原理,来体,苏轼
AB值:
0.32589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