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以屈原和《离骚》为例
文献摘要:
"文化记忆"对理解屈原和《离骚》这一早期中国伟大诗作的文化意义颇有助益.屈原远不只是以一个原型诗人的形象被纪念至今,更为重要的是屈原形象所象征的一整套身份认同生成的范式,维系了无数中国知识人的理想和志向.通过具体的文献学分析可以见出,《离骚》应该是一套更宽广的"屈原话语"的一部分,这套话语存在于散文、诗歌等多种文本之中.这一分散式的"屈原史诗"有如关于屈原鲜明个性的一组文集,这些性格特征构成一个类似神话般的屈原形象,它源自一种合成文本的构拟,寄寓着汉帝国文人怀旧的理想与处于转型时期的抱负.这一汉代的社会构想包含了一系列的追忆:昔日楚国贵族阶层的高尚典范,楚亡于秦而继之以秦亡的双重预言,楚国的宗教、历史、神话和文学传统,具象化的君臣关系模式,以及经由诗性英雄转化为英雄化诗人而逐渐形成的理想作者形象.
文献关键词:
文化记忆理论;屈原;《离骚》;复合文本;文本素材库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柯马丁;姚竹铭;顾一心
作者机构: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 普林斯顿NJ08540,USA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柯马丁;姚竹铭;顾一心-."文化记忆"与早期中国文学中的史诗——以屈原和《离骚》为例)[J].文史哲,2022(04):57-76
A类:
合成文本,文本素材库
B类:
早期中国,中国文学,史诗,屈原,离骚,一早,诗作,文化意义,助益,人的形象,更为重要,原形,一整套,身份认同,无数,中国知识,知识人,志向,文献学分析,见出,该是,宽广,原话,套话,散文,多种文,分散式,有如,鲜明个性,文集,性格特征,神话般,构拟,寄寓,帝国,国文人,怀旧,转型时期,抱负,汉代,追忆,昔日,楚国,贵族,高尚,继之,秦亡,预言,文学传统,具象化,君臣关系,关系模式,诗性,文化记忆理论,复合文本
AB值:
0.5095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