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的发展
文献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经历了从"五族一家"到"中华民族一家"的演化过程,"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华民族大家庭"话语相继成为表达"民族之统一"、象征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形象说法,而其最初形态即为与五族共和观念相适应的"五族一家"之说法,孙中山及之后的北洋政府文告都曾频频提及"五族一家"一词.南京国民政府仍会在某些涉及民族事务的文献中使用"五族一家"等提法,后来国民党当局否认"中国有多民族存在",以"宗支关系"定位国内"族群"关系,较少提及"五族一家";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并阐述了建设各民族友爱合作大家庭的思想.当时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的内涵包括:各族都自认为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黄帝或"炎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象征符号,"中华民族"这一名号所包括的国内各族同属于以黄帝或"炎黄"为"共同始祖""人文初祖"的大家庭;当时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学人常以"亲属关系"定位现实中的民族或族群关系,视其为血缘相通的宗支与亲如同胞的兄弟民族;各派政治人物、各个民族以不同形式确认了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内的中华民国领土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家园,中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族的共有精神家园.
文献关键词:
清末;民国;五族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炎黄子孙
作者姓名:
俞祖华
作者机构: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俞祖华-.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22(07):96-106
A类:
大家庭观,五族一家
B类: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家庭观念,念经,一家亲,继成,中华民族大团结,说法,即为,五族共和,之说,孙中山,北洋政府,文告,频频,南京国民政府,民族事务,提法,国民党当局,否认,多民族,少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观,各民族,友爱,自认,黄帝,帝子,炎黄子孙,中华民族共同体,象征符号,名号,同属,始祖,思想家,政治家,常以,亲属关系,族群关系,血缘,相通,如同,同胞,兄弟,各派,政治人,聚居区,中华民国,领土,国境,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明,共有精神家园
AB值:
0.3296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