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后郊区化的中国范式及规划应对
文献摘要:
全球化发展浪潮下,中国部分城市尤其是超大城市早已进入或正在进入后郊区化发展新阶段.基于后郊区化理论审视中国郊区空间增长的同时,系统总结我国郊区空间开发模式的演进规律、后郊区化的内涵和特征及未来规划应对.结果表明:中国大都市郊区开发模式已经历4代,当前正处于特殊发展期,远郊空间变得相对独立,呈现"类城市体"的属性,后郊区化特性明显.与传统郊区化相比,后郊区化在空间分布、空间利用、空间关系、空间治理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表现,且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得中国后郊区化空间呈现明显的本土特点.未来应关注郊区空间的再定位、空间的高效利用、节点间的互动联系及空间治理的转型,推动后郊区化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关键词:
后郊区化;郊区开发模式;重塑;空间增长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绍博;罗小龙;唐蜜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 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兰州730000;南京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绍博;罗小龙;唐蜜-.后郊区化的中国范式及规划应对)[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04):59-64
A类:
郊区开发模式
B类:
后郊区化,中国范式,规划应对,全球化发展,超大城市,理论审视,空间增长,空间开发,演进规律,内涵和特征,未来规划,大都市郊区,发展期,远郊,空间利用,空间关系,空间治理,制度背景,空间呈现,本土特点,再定位
AB值:
0.2483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