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献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内涵上的复杂性、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性和包容性、文化来源上的代表性,与当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并不完全契合.我国司法实践中以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累了有益经验,基本实现有法可依;以著作权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取得了一定社会效果,但在权利的主体和内容上有待进一步厘清.建议在法理或立法上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称权、标志权的概念,对其适用标志性知识产权法律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中具有特色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应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受保护的表达形式,赋予其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著作人身权,同时建立相应的公益诉讼和救济制度;立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技术方案享有"技术信息来源披露权",并将其作为一种人身权加以保护.
文献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名称权;标志权;技术信息来源披露权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曹兴龙
作者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法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曹兴龙-.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海关与经贸研究,2022(06):88-96
A类:
技术信息来源披露权
B类:
行知,知识产权制度,制度框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性,知识产权法,法律体系,司法实践,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有法可依,著作权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社会效果,上明,确非,名称权,标志权,性知识,表现手法,应属,法意,表达形式,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著作人身权,建立相应,公益诉讼,救济制度,立法规定,定非,知识产权保护
AB值:
0.266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