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PM2.5与臭氧污染形成机制及协同防控思路
文献摘要:
近年来,我国总体上呈现出PM2.5浓度显著降低,臭氧(O3)浓度波动上升的趋势,对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厘清PM2.5与O3污染形成机制,对于制定PM2.5与O3协同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较为全面地梳理现有研究基础上,分析了PM2.5与O3污染的形成机制及影响二者关联性的因素,介绍了PM2.5与O3协同防控治理的内涵与思路.结果表明:PM2.5与O3浓度呈高度非线性关系,二者相关性受光照辐射强度、光照时长、风速、相对湿度、地表边界层高度以及经度差异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PM2.5与O3的协同控制应主要从控制反应前体物排放着手,主要包括管控NOx、VOCs、HONO、NH3以及人为氯等排放.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在PM2.5与O3协同防控中存在基础科学研究不足和污染控制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在未来还需要重视多个尺度和空间维度的PM2.5与O3复合污染机理研究、模拟试验研究和预测演变研究,为制定更加准确、量化、高效的控制对策提供支撑;同时,需要加强前体物排放管理力度,完善国家级、省级层面的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未来治理PM2.5与O3复合污染提供经验支持.
文献关键词:
PM2.5;O3;协同机理;协同防控
作者姓名:
张涵;姜华;高健;李红
作者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涵;姜华;高健;李红-.PM2.5与臭氧污染形成机制及协同防控思路)[J].环境科学研究,2022(03):611-620
A类:
B类:
PM2,臭氧污染,协同防控,O3,浓度波动,大气复合污染,污染协同治理,治理策略,略具,防控治理,高度非线性,非线性关系,辐射强度,相对湿度,边界层高度,经度,外界环境,协同控制,前体物排放,NOx,VOCs,HONO,NH3,存在基础,基础科学研究,研究不足,污染控制,控制管理,空间维度,污染机理,模拟试验,控制对策,管理力度,省级层面,联防联控,科研成果转化,经验支持,协同机理
AB值:
0.380671
相似文献
广州市冬季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
裴成磊;谢雨彤;陈希;张涛;邱晓暖;王瑜;王在华;李梅-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广州 51064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 510060;暨南大学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广东省大气污染在线源解析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632;粤港澳环境质量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广州 510632;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530;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州 510308;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广州 510632;广东省科学院资源利用与稀土开发研究所,广州 510650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