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纳米金属颗粒的安全性是我国纳米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认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效应是其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在植物中的运输过程和机制以及在植物中的生物转化及其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结果表明:①复杂的土壤环境(pH、离子强度、离子价态、温度、溶解性有机质)能够影响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的迁移及其形态转化(吸附/解吸、分散/沉降、解离和氧化/还原);②纳米金属颗粒首先吸附在植物的根部,再通过质外体或共质体途经向植物内部转移,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维管系统进行转运;③根际分泌物以及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与有机酸等对纳米金属颗粒在植物中的生物转化起到重要作用;④纳米金属颗粒可以通过引起氧化应激或抑制营养元素吸收对植物产生毒性效应.为此,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建议重点关注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中形态转变过程的耦合效应,以及各赋存形态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生物转化过程机制及其对植物生物效应的贡献等.
文献关键词:
纳米金属颗粒;土壤-植物系统;迁移转化;生物效应
作者姓名:
疏茂;汤岑鹏;赵峰娃;赵青
作者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650;中国海螺创业控股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70;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疏茂;汤岑鹏;赵峰娃;赵青-.纳米金属颗粒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效应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研究,2022(02):435-442
A类:
B类:
纳米金属颗粒,迁移转化,生物效应,安全性研究,运输过程,生物转化,对植,生物学效应,研究展望,土壤环境,离子强度,价态,溶解性有机质,形态转化,解吸,解离,先吸,根部,外体,共质体,途经,经向,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根际分泌物,植物体,有机酸,营养元素吸收,毒性效应,转变过程,耦合效应,赋存形态,转化过程,过程机制
AB值:
0.2451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