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共存阴阳离子对针铁矿表面磷固存机制的影响研究
文献摘要:
磷素(P)兼具重要养分元素的利和潜在面源污染的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固存行为及其迁移转化过程受到广泛关注.该研究选取黄、红壤中典型矿物(针铁矿、赤铁矿及高岭石)为模式矿物,在排除pH干扰的条件下,开展了共存阴(As(V))阳(Cd(II))离子对矿物表面P(V)固存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V)在不同矿物表面的吸附效率表现为针铁矿>赤铁矿>高岭石;阴离子As(V)、阳离子Cd(II)与P(V)共存并不会改变P(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仍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化学吸附为其控速步骤;P(V)与As(V)共存时,随着As(V)浓度的增加,P(V)的吸附等温线呈现从Langmuir型向Freundlich型转变的趋势,吸附量减小,但吸附速率增大,As(V)主要通过静电排斥作用和吸附位点竞争作用降低P(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量;P(V)与Cd(II)共存时,P(V)的吸附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具体来说,Cd(II)/P(V)物质的量比值<0.5时,Cd(II)主要通过静电吸引略微促进P(V)在针铁矿表面的吸附;Cd(II)/P(V)物质的量比值>0.5时,静电吸附和形成Fe-P(V)-Cd(II)三元络合物是促进针铁矿表面P(V)固存的主要调控机制;进一步增加Cd(II)/P(V)物质的量比值,P(V)固存的主要调控机制逐步转变为形成P(V)与Cd(II)的表面共沉淀.该结果可为研究P在土壤环境中固存的微观机制及其关键影响因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也有望为提高P的利用率以及为调控P的面源污染问题提供有益帮助.
文献关键词:
磷;针铁矿;重金属;三元络合;共沉淀
作者姓名:
陈文洁;李慧;贺斌;陶亮
作者机构: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华南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650;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文洁;李慧;贺斌;陶亮-.共存阴阳离子对针铁矿表面磷固存机制的影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22(01):151-159
A类:
B类:
阴阳离子,离子对,针铁矿,磷素,养分元素,面源污染,土壤环境,迁移转化,转化过程,红壤,赤铁矿,高岭石,Cd,II,矿物表面,吸附效率,阴离子,吸附动力学,动力学特征,准二级动力学,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Langmuir,Freundlich,吸附量,吸附速率,电排,竞争作用,具体来说,物质的量比,静电吸引,略微,静电吸附,附和,三元络合物,进针,调控机制,共沉淀,中固,微观机制,研究数据
AB值:
0.3066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