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阵痛与觉醒:论战时西南边疆交通建设和变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
文献摘要:
中国的抗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日双方为争夺中国国际战略交通线而实施的一场以国运相赌的博弈,在"断"与"通"博弈中,国际援华通道先后经过多次筑建和变迁:从粤汉铁路的贯通到广九-粤汉铁路的对接;从桂越公路的筑建到滇越铁路的运输;从河岳公路的临时突击到滇越公路的半途而废;从滇缅公路的惊心动魄到"驼峰"航线的史无前例,再到史迪威公路的一路高歌,战时西南援华战略通道一直处于变迁之中.在这些国际援华战略通道筑建和变迁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动员了数以万计的西南各族边民参与其中,这势必对当时的中国西南边疆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战时西南交通建设及变迁促进了西南边疆与内地关联度的提升;促进了中国西南边疆各民族政治凝聚力的增强;使广大的西南边民初次感受到强烈的国家概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冲击.战时西南边疆的道路筑建和交通变迁是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权力的地方化表象.鉴于西南边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和国家认同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连续统",与"路"相关的集体情感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所以战时西南边疆各民族认同的强弱与边疆道路筑建和交通变迁的效应密切相关,对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整合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边疆;交通变迁;民族共同体;国家认同;铸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韩继伟
作者机构:
百色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9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继伟-.阵痛与觉醒:论战时西南边疆交通建设和变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J].深圳社会科学,2022(02):152-160
A类:
边疆交通,援华通道
B类:
阵痛,论战,战时,西南边疆,交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抗战,某种程度,方为,争夺,中国国际,国际战略,交通线,国运,粤汉铁路,通到,滇越铁路,突击,半途而废,滇缅公路,惊心动魄,驼峰,航线,史无前例,史迪威,高歌,国民政府,政府动员,数以万计,各族,边民,势必,中国西南,边疆社会,西南交通,各民族,民族政治,政治凝聚力,民初,国家概念,交通变迁,民族国家建构,民族整合,国家权力,地方化,表象,国家认同,同是,动态演变,连续统,集体情感,民族认同,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抗日战争时期
AB值:
0.3390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