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种植类型变化对耕地系统韧性影响的关键阈值研究
文献摘要: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结果:(1)根据耕地系统种植类型变化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效应,构建"内部"本底质量保障和"外部"资源环境支撑为基础的耕地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耕地系统自组织性决定其韧性特性的理论,松阳县扦插茶叶耕地系统恢复力指数0.74和0.75是系统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关键指数,需要在关键时间节点(7年)适时回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系统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研究结论:(1)耕地系统韧性变化具有阶段性,种植扦插茶叶的耕地在种植7年前后应及时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2)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变化的阈值效应显著,建议优先治理已达到或即将达到耕地系统恢复临界点的存量"非粮化"耕地,避免造成耕地功能破坏.
文献关键词:
耕地社会—生态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韧性;非参数检验;韧性阈值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祝锦霞;潘艺;张艳彬;邱乐丰;徐保根;兰德举
作者机构:
浙江财经大学土地与城乡发展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8;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省国土整治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祝锦霞;潘艺;张艳彬;邱乐丰;徐保根;兰德举-.种植类型变化对耕地系统韧性影响的关键阈值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2(04):49-58
A类:
刚性管制,韧性阈值
B类:
种植类型,耕地系统,系统韧性,研究目的,恢复力,韧性分析,非粮化,适应性治理,治理路径,空间矢量,参数分析,专家咨询法,本底,底质,质量保障,资源环境,环境支撑,自组织,组织性,松阳县,扦插,茶叶,塑性变形,变形阶段,阶段划分,键指,关键时间节点,保持系,对外部,外部冲击,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阈值效应,恢复临界,临界点,耕地功能,状态空间模型,非参数检验
AB值:
0.340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