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早期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哲学变革意蕴
文献摘要:
"感性"在早期马克思那里不仅只是一个知识论向度的日常经验性概念,而且也是一个生存论向度的、具有"现象学视野高度"的哲学概念.从"何以可能""何以界定""何以展开"三个维度对该"感性"概念进行现象学阐释,认为"现象学视野高度的感性"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一种"体验",而不是人的感性直观的一种"认识".以此"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为线索,认为马克思哲学开启了"双元"变革:在本体论上,由物质本体论转变为"实践本体论","实践"就是作为人的一种最始源的生存情态——主客体之间本源性的一体性、对象性关联;在认识论上,由符合论的真理观转变为实践自明性的真理观.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感性;现象学;哲学变革
作者姓名:
刘秀萍;何晓亮
作者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4
引用格式:
[1]刘秀萍;何晓亮-.早期马克思"感性"概念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哲学变革意蕴)[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05):49-57
A类:
变革意蕴,人的生存实践
B类:
现象学,哲学变革,那里,仅只,知识论,日常经验,经验性,生存论,感性直观,马克思哲学,双元,实践本体论,情态,主客体,本源性,一体性,对象性,认识论,符合论,真理观,明性
AB值:
0.3880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