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OMI的汾渭平原对流层NO2长期变化趋势
文献摘要:
利用2007~2020年臭氧检测仪(OMI)OMNO2d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TVCD)数据、欧盟基本气候变量质量保证计划(QA4ECV)基于卫星观测约束下的NOx日排放估算数据(DECSO)、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臭氧(O3)垂直廓线AIRS2SUP数据,研究了汾渭平原NO2TVCD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NOx排放变化的响应,以及二者变化对于对流层中下层O3的影响.结果表明,汾渭平原NO2TVCD于2012年达峰,峰值为(9.8±4.6)×1015molec/cm2,2013年后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NO2TVCD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冬季均值约为夏季3.6倍;NO2TVCD并非随NOx人为源减排单调下降,夏季NO2TVCD低百分位上升;NO2TVCD变率为(-1.5±0.6)%/a,低于NOx排放降幅的1/3,可能与人为NOx大量减排的背景下,对流层NOx自然源的贡献大且相对贡献不断上升有关;对流层中下层O3变率仅为(-0.2±0.2)%/a,近地层O3变率为(0.8±0.1)%/a,汾渭平原对流层O3生成基本处于VOCs控制区或者VOCs-NOx过渡区,减排NOx无法降低对流层O3;汾渭平原NOx减排可有效降低城市高排放区NO2,乡村地区受NOx自然源影响较大,人为减排收效不明显.
文献关键词:
汾渭平原;OMI;对流层;NO2;污染特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玲;闫世明;倪成诚;朱凌云;肖辉;王雁;汪文雅;贺洁颖;郭伟
作者机构: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 030002;中国气象局五台山云物理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山西 太原 030002;成都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四川 成都 6111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学院,北京 10004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玲;闫世明;倪成诚;朱凌云;肖辉;王雁;汪文雅;贺洁颖;郭伟-.基于OMI的汾渭平原对流层NO2长期变化趋势)[J].中国环境科学,2022(08):3492-3501
A类:
OMNO2d,TVCD,QA4ECV,DECSO,AIRS2SUP,NO2TVCD,1015molec
B类:
OMI,汾渭平原,对流层,长期变化趋势,臭氧检测,检测仪,柱浓度,气候变量,质量保证,卫星观测,NOx,排放估算,算数,红外探测,探测仪,O3,垂直廓线,排放变化,中下层,人为源,单调下降,百分位,变率,自然源,相对贡献,近地层,本处,VOCs,控制区,过渡区,乡村地区,人为减排,收效,污染特征
AB值:
0.2844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