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龙芩定眩颗粒治疗眩晕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龙芩定眩颗粒治疗眩晕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TCMSP数据库、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龙芩定眩颗粒有效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应用TTD、DrugBank数据库筛选眩晕疾病靶点,取成分与疾病靶点交集进行可视化处理及拓扑参数分析,应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龙芩定眩颗粒活性成分65个,625个靶点,眩晕181个疾病靶点,两者共同靶点30个,通过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学过程(BP)69个,细胞组分(CC)9个,分子功能(MF)21个,其中BP主要涉及药物反应、药物代谢过程、单萜代谢过程,CC主要涉及质膜的组成部分、质膜、细胞器膜,MF咖啡因氧化酶活性、酶结合、组胺受体活性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富集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化学致癌作用、钙信号通路等.结论 龙芩定眩颗粒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眩晕.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龙芩定眩颗粒;眩晕;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董晗硕;高翔宇;刘寅;潘韦韦;孙莉
作者机构: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老年病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省省直干部保健室,吉林长春 13005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董晗硕;高翔宇;刘寅;潘韦韦;孙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龙芩定眩颗粒治疗眩晕的作用机制)[J].中国医药科学,2022(05):14-17,52
A类:
龙芩定眩颗粒
B类:
网络药理学,眩晕,药理学分析,具体作用,TCMS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活性成分,TTD,DrugBank,点交,交集,可视化处理,拓扑参数,参数分析,STRING,蛋白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分析,DAVID,pathway,富集分析,生物学过程,CC,MF,药物反应,药物代谢,代谢过程,单萜,质膜,细胞器,咖啡因,氧化酶活性,组胺受体,致癌,钙信号通路,多途径,多靶点,靶点治疗
AB值:
0.33226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