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DARS)和眩晕障碍筛查量表(DHI-S)的评分变化;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DARS和DHI-S评分及TCD检查中各动脉血流速度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优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文献关键词:
针刺疗法;腹针;灸法;间接灸;眩晕;缺血性;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姓名:
肖娜;姜晓丽;李玉超;王梓琪;刘云婷;邱文超;王盛春
作者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娜;姜晓丽;李玉超;王梓琪;刘云婷;邱文超;王盛春-.腹针联合隔物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22(08):781-785
A类:
间接灸
B类:
腹针,隔物灸,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评定量表,DARS,眩晕障碍,筛查量表,DHI,经颅彩色多普勒,TCD,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速度变化,动脉血流速度,总有效率,针刺疗法,灸法,动脉粥样硬化
AB值:
0.19707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