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模型的构建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肺小结节患者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于我院行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切除术的100例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并发症组(22例)和无并发症组(78例).比较10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手术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XGboost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采用SHAP法分析模型中风险因子的临床意义.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通气量(MVV)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史、术前白蛋白、术前D-二聚体、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吸烟史、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D-二聚体>250μg/L、术中出血量>100 mL、单肺通气时间>2 h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XGboost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较高;SHAP集成散点图解释模型中重要性位于前4位的风险因子依次为术前D-二聚体(0.74)、术前白蛋白(0.68)、吸烟史(0.56)和BMI(0.47),SHAP绝对值均较高.结论 年龄>60岁、BMI>25 kg/m2、吸烟史、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D-二聚体>250μg/L、术中出血量>100 mL、单肺通气时间>2 h是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XGboost模型和SHAP法可用于预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肺小结节;经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危险因素;XGboost模型
作者姓名:
林勇龙;王耿杰;马良赟;廖泽飞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胸外科,福建 泉州362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勇龙;王耿杰;马良赟;廖泽飞-.膈肌入路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模型的构建)[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10):906-911
A类:
经膈肌入路
B类: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肺切除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风险模型,肺小结节,风险预测模型,我院,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手术相关指标,XGboost,预测效能,SHAP,风险因子,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吸烟史,前白蛋白,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术中出血量,单肺通气,通气时间,散点图,图解,解释模型
AB值:
0.1662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