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比较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与传统"L"形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骨折复位、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7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八"字入路组(n=54)和"L"形入路组(n=53),"L"形入路组行传统"L"形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八"字入路组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1 d、3 d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水平,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影像学指标(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术后12个月手术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八"字入路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L"形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形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5-HT、PGE2、SP水平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字入路组术后1 d、3 d血清5-HT、PGE2、SP水平较"L"形入路组低(P<0.05)."八"字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低于"L"形入路组(1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Gissane角、Bohler角、跟骨高度均较术前增加(P<0.05).2组患者术后12个月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中,传统"L"形切口入路和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下钢板内固定疗效均确切,可恢复跟骨结构和形态,但后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减少疼痛介质释放,对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预后改善更有优势.
文献关键词:
跗骨窦"八"字切口入路;传统"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跟骨骨折;骨折复位;疼痛介质;手术优良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赵雁波;张晨阳;陈兴康;王国平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山西大同037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雁波;张晨阳;陈兴康;王国平-.不同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08):721-725
A类:
B类:
不同入路,路内,Sanders,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入路,路下,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复位,疼痛介质,我院,骨折患者,围术期,手术指标,羟色胺,HT,前列腺素,PGE2,SP,月影,影像学指标,Gissane,Bohler,手术优良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同时间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结构,高手,手术效果,并发症风险,术后早期恢复,预后改善
AB值:
0.17361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