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与点"究何因——海昏简《论语》献疑
文献摘要:
海昏侯汉简有《论语》一种,其中与今本《先进》篇最后一章相对应的部分内容,即"曾皙言志"一段,颇值得关注,整理公布者陈侃理先生认为简本的异文表明了一种与通行诠释不同的理解,曾皙言志可以按雩祭规程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雩祭说"最早是由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而非当时已有的一种成说,包含着对雩祭和相关文献的重重误解,虽然被后世一些学者不同程度地认可、发展,但始终存在较明显的"硬伤",难以自圆其说,"风乎舞雩"的"舞雩"只能是个地名,"暮春"也并非雩祭举行的时候.陈侃理先生通过对海昏简《论语》此处异文的诠释重申"雩祭说",无法确证汉代经学中有这样一种诠释方式,也无法越过或解决此说本身存在的问题.对《论语》中"曾皙言志"一段的汉代经学诠释当以《集解》所引"包曰"(当是张侯《论》包咸《章句》)为代表,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与之大相径庭的异说,海昏简的异文仍当视为今本相应字的通假字为宜.
文献关键词:
海昏侯汉简;《论语》;曾皙言志;雩祭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胡宁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胡宁-."与点"究何因——海昏简《论语》献疑)[J].中国文化研究,2022(03):12-21
A类:
海昏侯汉简,曾皙言志
B类:
论语,献疑,一章,分内,简本,异文,雩祭,商榷,王充,论衡,非当,成说,重重,误解,后世,硬伤,自圆其说,舞雩,地名,暮春,此处,释重,重申,确证,汉代经学,越过,经学诠释,集解,当是,包咸,章句,大相径庭,异说,通假字
AB值:
0.3791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