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对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将符合相关标准且纳入研究的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30例)及浮针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浮针治疗组行浮针治疗于可疑患肌处,频率为1次/2 d,2周内共治疗7次.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痛点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颈椎活动度(ROM)、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继而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压痛点评分、NDI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及5-羟色胺水平测评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浮针治疗组评分下降幅度均大于针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M测评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的ROM均较治疗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浮针治疗组ROM提升幅度大于针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86.7%(26/30),显著优于针刺对照组的73.4%(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可有效改善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的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颈部功能,且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
文献关键词:
项背肌筋膜炎;浮针;肌筋膜触发点
作者姓名:
刘鹏;薛剑;黄昕;董霏雪
作者机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鹏;薛剑;黄昕;董霏雪-.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2(11):34-38
A类:
B类:
浮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观察与分析,针刺对照,常规针刺治疗,可疑,患肌,压痛点,点评,残障,NDI,颈椎活动度,ROM,血小板聚集率,羟色胺,组项,后颈,左右侧,右旋,升幅,总有效率,活动受限,炎性反应,颈部功能,肌筋膜触发点
AB值:
0.15263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