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粒质量>穗粒数>生育期>结实率;三等以上优质品种比率为39.02%;垩白是影响品种优质米达标率的关键因素;审定品种均为中感或感稻瘟病品种,稻瘟病级别与产量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四川省新审定品种有呈大穗型向穗粒兼顾型转变的趋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明显,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还需加强低垩白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关注两系杂交稻的选育以及抗病性的提高.">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四川省"十三五"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为了分析四川省新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水稻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对"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四川省审定的82个中籼迟熟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病性等表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97.6%的审定品种为三系杂交稻;科研事业单位参与选育了85%的品种,企业自主选育仅占15%;各品种区试产量为8.21~13.2 t/hm2,平均产量8.92 t/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79%;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贡献大小表现为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生育期>结实率;三等以上优质品种比率为39.02%;垩白是影响品种优质米达标率的关键因素;审定品种均为中感或感稻瘟病品种,稻瘟病级别与产量水平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四川省新审定品种有呈大穗型向穗粒兼顾型转变的趋势,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明显,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还需加强低垩白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关注两系杂交稻的选育以及抗病性的提高.
文献关键词:
水稻;品种;中籼迟熟;特性分析;四川
作者姓名:
王晨;张林;陈琳
作者机构:
德阳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水稻分子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四川 德阳 618000;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四川泸州分中心,四川 泸州 6461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晨;张林;陈琳-.四川省"十三五"审定的中籼迟熟水稻品种特征分析)[J].作物研究,2022(04):347-353
A类:
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
B类:
中籼迟熟,熟水,水稻品种,品种特征,主要特性,水稻育种,育种研究,农艺性状,抗病性,审定品种,三系杂交稻,科研事业单位,自主选育,区试,试产,hm2,对照品,直接贡献,有效穗数,千粒质量,穗粒数,生育期,结实率,三等,优质品种,垩白,达标率,稻瘟病,产量水平,大穗型,科技创新体系,白种,种质资源,两系杂交稻
AB值:
0.3427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