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对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思考
文献摘要:
1解剖性肝切除vs.非解剖性肝切除:孰优孰劣? 解剖性肝切除的发展过程依赖于对肝脏解剖的认识与进步:1642 年 Glisson 首次提出了肝段(Glissonean pedicle)的概念[1].1908年,Pringle率先采用肝蒂阻断以减少术中出血,为解剖性肝切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4年Couinaud分段方法的提出[2]是解剖性肝切除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核心理论在于:由于每段肝段都是功能和解剖相对独立的单位,可以通过分离阻断肝叶、肝段甚至亚肝段的Glisson蒂实施不同范围的解剖性肝切除.20世纪80年代,Bismuth等提出肝段切除术[3].1985年Makuuchi等首先开展了通过术中超声引导下门静脉分支内注射亚甲蓝精准标记目标肝段立体界限,成功实施了解剖性肝段和亚肝段切除术,加速推进了解剖性肝切除的发展[4].
文献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锦;黄纪伟
作者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成都 6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锦;黄纪伟-.对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的思考)[J].肝胆外科杂志,2022(03):233-236
A类:
Glissonean,Makuuchi
B类:
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切除,pedicle,Pringle,肝蒂,术中出血,Couinaud,核心理论,每段,Bismuth,肝段切除,术中超声,超声引导下,下门,门静脉,亚甲蓝
AB值:
0.2291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