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体外性能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体外吸液性能、凝血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方法?(1)吸液性.取质量相同的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和商品壳聚糖止血材料.血液实验中将1 ml抗凝全血垂直滴在两种材料上方,在1、5、30 min后称材料质量.生理盐水实验中将1 ml生理盐水垂直滴在两种材料上方,其余实验步骤同上.每组进行6次平行实验,并计算吸液率和吸液速率.(2)凝血性.将1 ml抗凝全血分别滴在置于离心管中的相同体积的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和商品壳聚糖止血材料上,加入0.2 mol/L氯化钙溶液100μl启动凝血,5 min后加入25 ml去离子水,使用恒温摇床37℃摇5 min,取上清液,在450 nm下测吸光度值.另取1 ml抗凝全血加入0.2 mol/L氯化钙溶液100μl混合启动凝血,其余方法同上,测量吸光度值作为参考对照.每种材料进行6次独立重复实验,并计算体外凝血指数.(3)生物相容性-溶血性.将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置于离心管中,并使用生理盐水和去离子水反复吹打浸湿材料,移除液体,加入200μl抗凝全血和10 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为离心管中加入200μl抗凝全血和10 ml生理盐水混合溶液;阴性对照为离心管中加入200μl抗凝血和10 ml去离子水混合溶液.将3组离心管置于37℃水浴箱中1 h后,以2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测540 nm处吸光度值,并计算材料溶血率.每组进行6次独立重复实验.(4)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将小鼠纤维细胞接种在孔板中,分别采用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萃取液培养基、正常DMEM培养基培养24、48、72 h后每个孔中加入CCK-8,再培养1 h后在450 nm处测吸光度值,并计算细胞增殖度.结果 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30 min吸水率、吸血率明显优于商品壳聚糖止血材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min,两种材料吸血速率均明显下降;5~30 min,与商品壳聚糖止血材料比较,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吸血速率下降相对缓慢,并具有持续吸血性能.商品壳聚糖止血材料、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体外凝血指数分别为(96.62±5.17)、(89.80±2.79).其中,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体外凝血指数显著低于参考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溶血率为1.23%,符合国家要求.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萃取液培养基24、48、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3%、104%、105%,符合国家要求,对细胞无损伤,并具备一定的促进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外吸液性、凝血性、生物相容性,这种材料在出血创面中存在应用潜能.
文献关键词:
壳聚糖;止血材料;吸液性;凝血性;生物相容性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孙久惠;王梦军;程凤;王卓君;赵岩;刘颖;马瑞珩;金红旭
作者机构:
锦州医科大学北部战区总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辽宁 沈阳 110016;北部战区总医院 急诊医学科,辽宁 沈阳110016;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7;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辽宁 沈阳11001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孙久惠;王梦军;程凤;王卓君;赵岩;刘颖;马瑞珩;金红旭-.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体外性能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2(04):254-256
A类:
新型壳聚糖止血材料,吸血率
B类:
吸液性,凝血性,生物相容性,ml,抗凝全血,材料质量,生理盐水,余实,实验步骤,同上,吸液率,血分,离心管,氯化钙溶液,去离子水,恒温,摇床,上清液,吸光度值,余方,体外凝血,溶血性,复吹,吹打,浸湿,移除,阳性对照,混合溶液,抗凝血,水浴,溶血率,细胞毒性,纤维细胞,孔板,萃取液,DMEM,CCK,再培养,吸水率,符合国家,国家要求,细胞增殖率,无损伤,细胞增殖能力,创面
AB值:
0.14399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