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21年11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脑梗死发生情况分为未发生脑梗死组(n=61)与发生脑梗死组(n=61).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高血压、糖尿病、其他部位血栓、治疗方式(化学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肿瘤临床分期、心房颤动、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D-二聚体(D-D)、凝血酶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近期手术或创伤、是否存在转移等,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发生转移、PLT计数升高、Hb降低、D-D升高为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与手术治疗、发生转移、PLT计数升高、Hb降低、D-D升高等因素相关,临床可考虑根据以上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而降低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文献关键词:
非脑部恶性肿瘤;脑梗死;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陶正平;宋文灿;程元骏
作者机构:
池州市人民医院 胸部肿瘤科,安徽 池州24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陶正平;宋文灿;程元骏-.非脑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2(03):228-231
A类:
非脑部恶性肿瘤
B类:
恶性肿瘤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取自,月池,池州市,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临床分期,心房颤动,血小板计数,PLT,Hb,WBC,二聚体,凝血酶,时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相关危险因素,可考,针对性干预,发生风险
AB值:
0.174008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