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儿童纵隔畸胎瘤156例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
文献摘要:
目的:总结儿童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6例纵隔畸胎瘤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纵隔畸胎瘤。男74例,女82例;年龄17天至15岁9个月(平均年龄6岁3个月)。肿瘤位置:前纵隔129例,后纵隔22例(合并椎管内畸胎瘤10例),中纵隔(心包)2例,肺2例,食管1例。结果:临床表现:咳嗽发热79例,胸痛45例,胸闷气促40例,无症状10例,下肢无力或瘫痪4例,咯血2例,胸壁畸形2例,咳出异物1例,心脏杂音1例,腹痛1例。156例均行肿瘤切除术,其中机器人手术3例(1.9%),胸腔镜手术65例(41.7%),胸腔镜中转开胸手术16例(10.3%),开胸手术72例(46.2%)。142例为成熟畸胎瘤,14例为未成熟畸胎瘤(Ⅰ级7例,Ⅱ级5例,Ⅲ级2例)。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乳糜漏2例,膈膨升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随访60个月(1~121个月),1例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切除。结论:儿童纵隔畸胎瘤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较为复杂,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MRI、CT、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是儿童纵隔畸胎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并根据肿瘤临床特征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治疗方式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文献关键词:
膈/外科学;膈/病理生理学;畸胎瘤/诊断;畸胎瘤/病理学;畸胎瘤/外科学;儿童
作者姓名:
徐长琪;曾骐;张娜;陈诚豪;于洁;严冬;刘鼎义;张谦;张旭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 100045
引用格式:
[1]徐长琪;曾骐;张娜;陈诚豪;于洁;严冬;刘鼎义;张谦;张旭-.儿童纵隔畸胎瘤156例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2(03):225-230
A类:
B类:
外科治疗,结儿,诊断要点,治疗经验,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胸外科,病理学检查,平均年龄,肿瘤位置,前纵隔,椎管内,食管,咳嗽,胸痛,胸闷,闷气,气促,无症状,无力,瘫痪,咯血,胸壁畸形,异物,心脏杂音,腹痛,肿瘤切除术,机器人手术,胸腔镜手术,中转开胸,开胸手术,未成熟畸胎瘤,心包积液,乳糜漏,膈膨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手术切除,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影像学检查,特征选择,手术时机,外科学,病理生理学
AB值:
0.2955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