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UHP LC-LTQ-Orbitrap-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的茵栀黄颗粒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色谱柱选用Waters公司ACQUITY PRM UPLC BEH C18 Column with Van Guard FIT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梯度洗脱的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乙腈;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质谱(UHPLC-LTQ-Orbitrap-MS)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检测得到的化合物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结合Cytoscape 3.8.2绘制关联网络图,对核心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疾病靶点和茵栀黄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依据从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数据获得的结果,结合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报道,共从茵栀黄颗粒中分析鉴定了68个化学成分,其中有14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完全确定,主要包括苯丙素类化合物如绿原酸,香豆素类化合物如滨蒿内酯,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素、黄芩苷.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31个茵栀黄颗粒治疗黄疸的主要靶点,经过度值筛选得到排序居前5位的主要靶点及重要的相关信号通路.推断茵栀黄颗粒可能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方式,影响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从而治疗黄疸的前期病变等.结论:本研究初探了茵栀黄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相关药理作用机制,为茵栀黄颗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文献关键词:
茵栀黄颗粒;UHPLC-LTQ-Orbitrap-MS;网络药理学;化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范啸天;黄志鸿;伍超;陆珊;谭影影;巫志姗;吴嘉瑞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北京1024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啸天;黄志鸿;伍超;陆珊;谭影影;巫志姗;吴嘉瑞-.基于UHP LC-LTQ-Orbitrap-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的茵栀黄颗粒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05):520-526
A类:
B类:
LTQ,Orbitrap,网络药理学,茵栀黄颗粒,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色谱柱,Waters,ACQUITY,PRM,UPLC,BEH,C18,Column,Van,Guard,FIT,梯度洗脱,流动相,酸溶液,乙腈,液质联用,UHPLC,正负,负离子,扫描模式,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化合物成分,靶点预测,Cytoscape,关联网络,网络图,靶基因,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通路富集分析,通路网络,Autodock,vina,分子对接,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数据,质谱碎片,碎片离子,对照品,品比,分析鉴定,个化,苯丙素类化合物,绿原酸,香豆素类化合物,滨蒿内酯,黄酮类化合物,黄芩素,黄芩苷,药理学分析,黄疸,选得,动脉粥样硬化,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
AB值:
0.349699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