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科学网和CiteSpace近10年脊髓损伤生物支架治疗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对近10年来生物支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该领域研究现状和焦点,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通过检索2010—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分析该领域的相关文献、作者和期刊的共被引情况.进一步对作者、被引文献和关键词进行聚类,并对关键词进行共词、聚类和突现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并分析结果.结果 2010—2021年期间,生物支架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文献量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大、被引频次最多的期刊是Biomaterials.该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作者为戴建武.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和机构是核心研究力量,与其他国家和机构有着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关系.研究方向集中在脊髓损伤、支架、再生、水凝胶和功能恢复.在近些年,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将目光集中在生物打印技术构建复杂的三维仿生脊髓微结构,水凝胶局部递送轴突特异性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星形胶质细胞作用的影响,神经祖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等在水凝胶中的三维培养及分化和可注射水凝胶递送细胞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结论 应用生物3D打印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符合生理环境、有利于轴突生长和细胞生存的微环境的三维仿生人工脊髓,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实现精准医疗.
文献关键词:
脊髓损伤;生物支架;文献计量;CiteSpace;Web of Scien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郭栋;杨于冰;贺西京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 710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郭栋;杨于冰;贺西京-.基于科学网和CiteSpace近10年脊髓损伤生物支架治疗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05):628-639
A类:
B类:
科学网,脊髓损伤,伤生,生物支架,支架治疗,来生,展望未来,核心文献,合作关系,共被引,被引情况,引文,突现分析,可视化图谱,被引频次,Biomaterials,发表论文,论文数量,建武,加拿大,研究力量,功能恢复,目光,生物打印技术,技术构建,仿生,递送,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祖细胞,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可注射水凝胶,生物相容性,轴突生长,微环境,精准医疗
AB值:
0.30546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