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内关穴位埋线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观察内关埋线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取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内关埋线组、培哚普利组,另设假手术组,其中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5只,术后第2天开始干预治疗,干预治疗7 d后,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并观察心脏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ANP、mTOR、p-P70S6K、P70S6K、p-4E-BP1、4E-B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与假手术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率(LVFS)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和培哚普利组LVEF、LVFS显著升高,LVIDd、LVIDs显著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横截面积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和培哚普利组横截面积显著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N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和培哚普利组ANP蛋白表达降低(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mTOR/mTOR、p-P70S6K/P70S6K、p-4EBP1/4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内关埋线组、培哚普利组p-mTOR/mTOR、p-P70S6K/P70S6K、p-4EBP1/4E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内关埋线能够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p70S6K/4E-BP1信号通路有关.
文献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肌肥大;穴位埋线;内关穴;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大鼠
作者姓名:
平兰芝;黄小楼;胡天俊;姜洪;吴高鑫
作者机构: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550025;贵州省盘州市中医院,贵州盘州553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平兰芝;黄小楼;胡天俊;姜洪;吴高鑫-.内关穴位埋线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中国中医急症,2022(07):1165-1169
A类:
B类:
内关穴,穴位埋线,心肌梗死,后心,心肌肥大,影响及作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立心,动物模型,培哚普利,假手,穿线,天开,干预治疗,心脏功能,边缘区,心肌细胞,细胞形态学,ANP,mTOR,P70S6K,左室射血分数,LVEF,LV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横截面积,4EBP1,蛋白表达水平,p70S6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AB值:
0.2036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