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治与随访策略
文献摘要: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由产生黏蛋白的主胰管或分支胰管赘生性上皮细胞增殖形成的呈乳头状生长并伴有主胰管或分支胰管扩张的胰腺囊性肿瘤.该病于1982年由Ohashi等[1]以"胰腺产黏液癌"的名称首次报道.1996年WHO将产黏液的胰腺肿瘤分为两大类,并于2000年WHO修订版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正式命名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2].
文献关键词: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分型;诊断;手术;随访策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晓锐;郭通;张志威;蔡茗;郭欣怡;王敏;俞亚红
作者机构:
43000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胆胰外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晓锐;郭通;张志威;蔡茗;郭欣怡;王敏;俞亚红-.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诊治与随访策略)[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22(05):449-452
A类:
Ohashi
B类: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随访策略,intraductal,papillary,mucinous,neoplasms,IPMN,黏蛋白,主胰管,上皮细胞,胰管扩张,胰腺囊性肿瘤,黏液癌,首次报道,WHO,胰腺肿瘤,两大类,修订版,肿瘤组织,中正
AB值:
0.2143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