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脑白质神经纤维、周细胞变化相关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改变与其胼胝体、海马脑区的白质神经纤维和周细胞进行性退变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机制,为血管性认知障碍提供可能的预测靶标.方法:选择24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大鼠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大鼠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8、56 d采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率(MD);采用坚牢蓝(LFB)染色法观察大鼠胼胝体髓鞘脱失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的髓鞘碱性蛋白(MBP)和周细胞标志物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学习记忆能力: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第2~4天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术后56 d组第3天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时间占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左、右侧胼胝体和左、右侧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变化的MD值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MD值与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MD值均与穿越平台次数呈正相关关系(r=0.832,P<0.01;r=0.777,P<0.01).④大鼠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大鼠胼胝体部位发生髓鞘结构紊乱以及脱失现象,术后28 d组和术后56 d组髓鞘紊乱分级均明显升高(P<0.05).⑤胼胝体和海马脑区MBP和PDGFR-β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大鼠胼胝体、海马脑区的髓鞘碱性蛋白MB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d组胼胝体PDGFR-β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术后28 d组、术后56 d组海马脑区PDGFR-β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8 d组比较,术后56 d组胼胝体PDGFR-β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与胼胝体和海马脑区白质神经纤维结构损伤密切相关,其中胼胝体PDGFR-β变化可能是预测慢性脑缺血所致白质神经纤维损伤的关键靶标之一.
文献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学习记忆障碍;白质神经纤维;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弥散张量成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黄佳;王梦雪;倪静蕾;梁胜祥;林冰冰
作者机构:
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产业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12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佳;王梦雪;倪静蕾;梁胜祥;林冰冰-.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与脑白质神经纤维、周细胞变化相关性分析)[J].康复学报,2022(06):510-517
A类:
B类: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脑白质,白质神经纤维,周细胞,记忆行为,行为改变,胼胝体,海马,脑区,退变,相关机制,血管性认知障碍,SPF,雄性大鼠,假手,颈总动脉结扎,大鼠模型,Morris,水迷宫,宫空,空间探索,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弥散张量成像,DTI,各向异性分数,FA,MD,坚牢,LFB,染色法,髓鞘脱失,免疫印迹法,髓鞘碱性蛋白,MB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逃避潜伏期,台次,象限,限时,时间占比,纤维形态,蛋白表达水平,纤维结构,结构损伤,纤维损伤,关键靶标
AB值:
0.1833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