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石榴石型Li6.4La3Zr1.4Ta0.6O12对Si/C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调控机制研究
            文献摘要:
                    硅(Si)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会导致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破裂和硅颗粒粉化,进而造成容量快速衰减.本研究报道了一种利用Li6.4La3Zr1.4Ta0.6O12(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Si/C负极表面SEI成分的策略.将LLZTO层均匀地涂覆在商用化聚丙烯(PP)隔膜表面,不仅提高了电解液对隔膜的润湿性,均匀化锂离子通量,并且增大了SEI中无机组分的比例,从而增强Si/C负极的界面稳定性.得益于上述优势,使用LLZTO修饰的PP隔膜所组装的锂离子电池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Li-Si/C半电池的可逆容量为876 mAh·g–1,在0.3C(1C=1.5 A·g–1)的倍率下,2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1%;而LFP-Si/C全电池的比容量为125 mAh·g–1,在0.3C(1C=170 mA·g–1)的倍率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8%.该工作中LLZTO固体电解质调节了Si/C负极表面SEI成分,为开发高性能硅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成分调控;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Si/C负极;锂离子电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苏东良;崔锦;翟朋博;郭向欣
                    
                作者机构:
                    青岛大学 物理科学学院, 青岛 2660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苏东良;崔锦;翟朋博;郭向欣-.石榴石型Li6.4La3Zr1.4Ta0.6O12对Si/C负极表面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的调控机制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22(07):802-808
                    
                A类:
                固体电解质中间相,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
                B类:
                    Li6,4La3Zr1,4Ta0,6O12,Si,负极,调控机制,充放电过程,体积变化,固态电解质中间相,SEI,粉化,快速衰减,LLZTO,质调节,涂覆,覆在,商用化,聚丙烯,PP,隔膜,电解液,润湿性,均匀化,界面稳定性,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可逆容量,mAh,3C,1C,容量保持率,LFP,比容量,硅基,成分调控
                AB值:
                    0.29236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