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单侧椎体后外上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比较单侧椎体后外上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型术后的单椎体生物力学效能.方法 收集老年女性尸体的骨质疏松脊柱椎体(L1)共20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侧椎体后外上方组(A组)、双侧椎弓根组(B组).首先测量椎体高度、垂直压缩状态下的单椎体弹性模量.在力学测试仪上将每个椎体制备成压缩骨折模型,记录其失效强度、刚度、失效位移.按每组对应的穿刺入路行椎体成型术,术后行X线扫描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再次测量椎体高度、垂直压缩运动状态下的单椎体弹性模量及失效强度、刚度、失效位移.结果 A组、B组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类型差距不大,均能达到椎体内对称均匀分布.成型后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前两组椎体的失效强度、刚度及失效位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型后,两组的失效强度、刚度及失效位移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体垂直压缩时的弹性模量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椎体后外上方穿刺入路行椎体成型术后的单椎体生物力学效能与传统双侧椎弓根入路相当,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文献关键词:
椎体成型术;椎弓根外;经椎弓根;压缩性骨折;生物力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顾晨希;虞宵;黄安全;王烨峰;朱国清;梁栋柱;欧阳钧;邹天明
作者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骨科,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江苏苏州,215000;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顾晨希;虞宵;黄安全;王烨峰;朱国清;梁栋柱;欧阳钧;邹天明-.单侧椎体后外上方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22(05):16-20,26
A类:
B类:
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型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生物力学,老年女性,尸体,脊柱,L1,根组,先测,椎体高度,弹性模量,力学测试,测试仪,上将,穿刺入路,后行,线扫描,运动状态,骨水泥弥散,弥散类型,均匀分布,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位移比,移相,椎弓根外,经椎弓根,压缩性骨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AB值:
0.19517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