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种植模式对湘南地区冬作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摘要:
以马铃薯品种兴佳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和不同种植密度对湘南地区冬作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拱棚覆盖时马铃薯出苗最早,分别比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提早5和21 d,但同一覆盖方式中各种植密度处理间的出苗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各处理间的株高无显著性差异,但露地栽培中4400株/667m2处理的茎粗显著粗于地膜+拱棚覆盖中的5500株/667m2处理,地膜覆盖中的3700株/667m2处理的主茎数显著多于露地栽培中的3700和5500株/667m22个处理,覆盖方式与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覆盖方式与产量、单株块茎重、单株结薯数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单薯重、商品薯率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虽然地膜+拱棚覆盖中种植密度为5500株/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805.00 kg/667m2,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各处理的产量,但地膜+拱棚覆盖与地膜覆盖各处理间的马铃薯产量、单株块茎重、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商品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到用工及成本因素,以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密度为5500株/667m2为最佳种植方式.
文献关键词:
马铃薯;覆盖方式;种植密度;产量;湘南地区
作者姓名:
范祺祺;周华兰;刘跃荣;蔡明;邓永强;张芳;邓玉萍;胡新喜
作者机构:
郴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郴州 423000;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祺祺;周华兰;刘跃荣;蔡明;邓永强;张芳;邓玉萍;胡新喜-.不同种植模式对湘南地区冬作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22(06):14-16,20
A类:
667m22
B类:
不同种植模式,湘南地区,冬作马铃薯,农艺性状,马铃薯品种,同覆盖,覆盖方式,种植密度,拱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提早,出苗率,各处,株高,茎粗,主茎数,显著相关性,块茎,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马铃薯产量,成本因素,种植方式
AB值:
0.20554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