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古地磁学初步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文献摘要:
本文报道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龙木措组灰岩古地磁研究初步结果,据此探讨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的古位置及其起源问题.在日土县龙木措北岸(34.4°N,80.3°E)龙木措组中采集了10个采点,共125块古地磁独立定向样品.岩相学与岩石磁学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系统热退磁与交变退磁显示,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或单分量特征,单分量方向与双分量中稳定趋向原点的高温/高场分量方向一致,在采点水平下的平均方向为Ds=321.8°,Is=41.7°,ks=31.1,α95=10.1°,N=8,该平均方向在样品水平下可通过C级倒转检验,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λp=-55.3°N,ψp=163.3°E(dp/dm=7.6°/12.4°))显著区别于羌北地块晚古生代以来可靠的古地磁极位置,可能代表了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地质学证据,本文提出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古纬度为24.0°S),此时羌北地块可能与华南地块位置接近,位于冈瓦纳大陆的印度板块北侧古大洋中.
文献关键词:
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古地磁学;倒转检验;古地磁极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姜南;吴汉宁;李玉玉;卫弼天;周亚楠;张伟杰;高扬;于亮;武佳坤;霍斐斐;刘雨纯;王保锋;程鑫
作者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广东深圳 518055;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10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 730000;遵义师范学院,贵州遵义 563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姜南;吴汉宁;李玉玉;卫弼天;周亚楠;张伟杰;高扬;于亮;武佳坤;霍斐斐;刘雨纯;王保锋;程鑫-.羌北地块早-中志留世古地磁学初步研究结果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22(03):1057-1070
A类:
羌北地块,倒转检验
B类:
古地磁学,构造意义,灰岩,日土县,北岸,立定,岩相学,岩石磁学,载磁矿物,磁铁矿,热退,交变,退磁曲线,双分,原点,Ds,Is,ks,古地磁极,dp,dm,晚古生代,原生剩磁,地质学,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古纬度,华南地块,冈瓦纳大陆,印度板块,北侧,大洋,洋中
AB值:
0.2940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