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与地震的成组特征初步分析
文献摘要:
2019年8月10日—2021年4月28日我国南北地震带及附近地区出现了一组57次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线状集中分布与短期原地重现异常,本文研究了其与之后发生的一组6次6级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发现:①整组重叠异常在时间上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4个阶段的异常空间分布区域具有前后相邻、阶段相连的特征,以及整组异常首尾相连特征,且随时间的迁移有左旋迹象;②整组重叠异常的异常频次和异常面积随时间变化具有同步性,在第1~3阶段,异常累加频次和异常面积逐渐增大至最大值,然后在第4阶段衰减,组内6次地震中的5次,尤其是最大的玛多7.4级地震发生在异常累加频次和异常面积出现最大值之后的衰减期及之后;③地震可能发生在整组异常期间的任何时间,既可能发生在组内单次异常之后2年左右,也可能发生在组内单次异常之后的短期与临震阶段;④整组重叠异常空间分布具有带状特征,地震基本发生在重叠段分布带边缘,以及重叠段端部密集地区或附近.依据重叠异常发生机理,认为成组重叠异常分布带边缘地区是震前1~2年左右出现过"活动"的高导区与介质电性稳定的高阻区之间的电性结构梯度带,不同于相对稳定的电性结构梯度带,其具有重要的地震中期(1~2年左右)甚至短临前兆意义.
文献关键词:
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带状;电性结构
作者姓名:
戴勇;冯志生;吴迎燕;姜楚峰;孙君嵩;章鑫;冯丽丽;李军辉
作者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呼和浩特 010010;江苏省地震局,南京 210014;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湖北省地震局,武汉 430071;广东省地震局,广州 510070;青海省地震局,西宁 810001;安徽省地震局,合肥 2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戴勇;冯志生;吴迎燕;姜楚峰;孙君嵩;章鑫;冯丽丽;李军辉-.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与地震的成组特征初步分析)[J].中国地震,2022(02):199-212
A类:
B类:
地磁日变化,化感,感应电流,电流异常,成组,初步分析,南北地震带,近地,电流线,线状,上地,整组,分布区域,首尾相连,左旋,迹象,常频,同步性,累加,震中,玛多,级地震,何时,临震,重叠段,布带,端部,发生机理,异常分布,电性结构,前兆
AB值:
0.3198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