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三维运动分析技术评价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
文献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运动分析技术评价"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阴阳调衡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阴阳调衡针法加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28天采用三维运动分析技术对患者的步宽、步速、单支撑相时间及髋、膝、踝关节摆动相屈曲最大角度和髋关节SROM、膝关节矢状SROM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的步速增快、单足支撑时间延长,、步宽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髋关节摆动相屈曲最大角度增大、髋关节SROM、膝关节矢状面SROM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膝关节摆动相矢状面屈曲力矩、GRF(V1)、GRF(V2)(P<0.05)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调衡运动针法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步态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及动力学参数,有效改善患肢矢状面力矩和地面反作用力,对中风病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疗效优于阴阳调衡针法加康复治疗.
文献关键词:
阴阳调衡运动针法;生物力学;中风;偏瘫;下肢功能;三维运动分析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焦志华;张倩;马爽;鲍春龄;周亮;东贵荣
作者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焦志华;张倩;马爽;鲍春龄;周亮;东贵荣-.三维运动分析技术评价阴阳调衡运动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03):407-410
A类:
三维运动分析技术,阴阳调衡运动针法,SROM
B类:
技术评价,中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单盲,康复治疗,步速,支撑相,踝关节,摆动相,屈曲,大角度,髋关节,膝关节,定量评估,单足,宽减,矢状面,力矩,GRF,V1,V2,步态,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地面反作用力,中风病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疗效,生物力学
AB值:
0.18233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