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甘氨酸喷砂对慢性牙周炎菌斑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甘氨酸喷砂与SRP联合使用及SRP单独使用对牙周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及对伴防线聚集杆菌(Aa)含量变化的影响,为今后牙周炎治疗选择提供数据资料.方法 按随机原则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1月就诊的慢性牙周炎的患者24例,分为2组,试验组:GPAP+SRP,对照组:SRP.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对所有参与实验的患者进行准确的全口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并详细记录,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和探诊后出血BOP阳性率百分比.用无菌纸尖在试验组[喷砂治疗前(基线)、喷砂治疗后1周、刮治后1周及1个月]和对照组[治疗前1周(基线)、刮治前、刮治后1周、刮治后1个月]探诊深度为4~6 mm的位点中随机选择两个位于不同象限位点的牙周袋进行龈沟液样本采集,每次采集位点保持一致.实验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2组样本中Aa含量.结果 2组样本全口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 d各临床指标均变化明显,治疗后PD、AL、PLI、BOP及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氨酸喷砂后,试验组Aa所占总菌含量的百分比较喷砂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样本Aa相对总菌含量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降低,而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氨酸喷砂联合龈下刮治术与单独使用龈下刮治术相比,牙周临床检查指标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牙周袋内的致病菌Aa相对含量的百分比明显减少,说明两种方案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文献关键词:
甘氨酸喷砂;牙周炎;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伴放线聚集杆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淑娟;齐霞;赵紫瑞;梁向阳;陈世照;刘冰
作者机构:
050017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淑娟;齐霞;赵紫瑞;梁向阳;陈世照;刘冰-.甘氨酸喷砂对慢性牙周炎菌斑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22(04):560-563
A类:
GPAP+SRP,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B类:
甘氨酸喷砂,慢性牙周炎,清除效果,联合使用,牙周临床指标,防线,Aa,含量变化,后牙,治疗选择,数据资料,基础治疗,牙周探诊深度,附着丧失,AL,菌斑指数,PLI,BOP,无菌,点中,随机选择,个位,象限,限位,牙周袋,龈沟液,样本采集,保持一致,Real,临床检查,检查指标,基线水平,致病菌,相对含量,伴放线聚集杆菌
AB值:
0.20541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