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不同绒毛膜性双胎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绒毛膜性双胎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双胎妊娠产妇420例,根据绒毛膜性分为单绒毛膜组(MC组,n=116)和双绒毛膜组(DC组,n=304),比较2组产妇所产双胎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至少1个活产儿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小于胎龄儿(SGA)、1 min Apgar评分低于7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及新生儿死亡]和良好结局的发生情况;收集所有双胎新生儿临床资料(母亲年龄、是否初产、母体是否有产科并发症、母体是否有慢性疾病、是否胎膜早破、羊水量是否异常、脐血流是否异常、是否早产、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小儿与大儿体质量及体质量不一致性),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C组和DC组双胎妊娠产妇所产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MC组双胎妊娠产妇所产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检出率(56.03%)高于DC组(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5,P=0.0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初产、脐血流异常、早产及双胎体质量不一致性≥20%为MC组双胎妊娠产妇所产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65、2.980、2.804、4.080,P<0.05),母体有产科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及双胎体质量不一致性≥20%为DC组双胎妊娠产妇所产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35、2.447、2.787、2.659,P<0.05).结论 与DC组比较,MC组双胎妊娠产妇双胎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检出率较高,且与初产、脐血流、早产及双胎体质量不一致性有关;DC双胎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则与母体产科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及双胎体质量不一致性有关.
文献关键词:
婴儿;新生;双胎;影响因素;绒毛膜性;围产结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武菁菁;李聪;马秀玲;郭月华;王晓云;马文革;翟红卫;蔡银素
作者机构:
石家庄市第六医院 产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武菁菁;李聪;马秀玲;郭月华;王晓云;马文革;翟红卫;蔡银素-.不同绒毛膜性双胎新生儿不良围产结局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12):1459-1464
A类:
B类:
绒毛膜性,围产结局,双胎妊娠产妇,MC,DC,活产儿,小于胎龄儿,SGA,Apgar,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死亡,母亲年龄,初产,母体,产科并发症,慢性疾病,胎膜早破,羊水量,脐血流,早产,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小儿,大儿,不一致性,单因素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胎体,阴道分娩,婴儿
AB值:
0.1636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