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左胸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反应、凝血功能、疼痛介质及预后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左胸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反应、凝血功能、疼痛介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10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小切口组(53例)与常规组(52例).小切口组行左胸小切口手术,常规组行常规胸骨正中切口.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有关指标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创伤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疼痛介质[P物质(SP)、神经肽Y(NPY)]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1年预后情况.结果 小切口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24 h引流量低于常规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Cor、NE、CRP、IL-6、SP、NPY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小切口组术后第1天、第3天APTT、D-D水平较常规组降低,FIB水平较常规组升高(P<0.0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6%,低于常规组的21.15%(P<0.05);两组术后1年心绞痛、桥血管闭塞、死亡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胸小切口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可减轻手术创伤反应,减少疼痛介质分泌,降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减少并发症,且预后良好.
文献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左胸小切口;创伤反应;凝血功能;疼痛介质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婷婷;武菲菲;苏洁;张绡绮;赵俊霞;杨晶;段维勋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 710032;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婷婷;武菲菲;苏洁;张绡绮;赵俊霞;杨晶;段维勋-.左胸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伤反应、凝血功能、疼痛介质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10):1741-1745
A类:
左胸小切口
B类: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反应,疼痛介质,术中应用,空军军医大学,小切口手术,胸骨正中切口,围术期,清创,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SP,神经肽,NPY,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重症监护室,ICU,监护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切口长度,引流量,流量低,心绞痛,桥血管,血管闭塞,可减轻,手术创伤,凝血功能的
AB值:
0.17980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