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心源性休克患者阴离子间隙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心源性休克患者阴离子间隙(Ag)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 从MIMIC-III数据库V1.4版中提取数据,共筛选出心源性休克患者763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阴离子间隙水平与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同时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 共纳入763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男316例,女447例;平均年龄(70.5±14.0)岁.心源性休克住院患者全因死亡率33.6%.在阴离子间隙升高的患者中,全因死亡率达38.3%.将阴离子间隙以连续性变量纳入到多因素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阴离子间隙与患者住院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RR=1.057,95%CI:1.011~1.105,P=0.015).阴离子间隙每升高1?mmol/L,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风险提高约6%.将阴离子间隙分为AG?T1组(Ag<16?mmol/L)、AG?T2组(Ag≤16?mmol/L且<20?mmol/L)、AG?T3组(Ag≥20?mmol/L),作为分类变量纳入到多因素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AG?T3组患者死亡率是AG?T1组的1.8倍(RR=1.787,95%CI:1.063~3.004,P=0.029).AG?T2组与AG?T1组相比,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离子间隙是心源性休克患者住院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阴离子间隙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对阴离子间隙的检测、评估,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作出干预.
文献关键词:
阴离子间隙;心源性休克;全因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朱靖帅;刘恩倩;曾春来;韦铁民
作者机构:
310031 浙江大学医学院;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朱靖帅;刘恩倩;曾春来;韦铁民-.心源性休克患者阴离子间隙与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2(01):23-25,29
A类:
B类:
心源性休克,阴离子间隙,Ag,MIMIC,III,V1,提取数据,间隙水,全因死亡率,趋势性检验,中男,平均年龄,住院患者,多因素回归,RR,住院期间,生死,AG,分类变量,平阴,死亡风险,早期识别,高危患者
AB值:
0.14126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