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文献摘要:
利用2015年和2018年两期四川省土地利用数据及2015-2018年四川省17个城市环境监测站的SO2、NO2、PM2.5、PM10的逐日质量浓度监测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和4种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及各土地类型和景观格局与4种污染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草地、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区域内优势景观,从2015-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而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小;研究区内景观类型趋于均衡化分布,景观破碎化增加且连通性降低,其中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增加,草地的破碎度减小.(2)空间分布上,成都、达州和眉山的NO2污染比较严重,宜宾、眉山、南充、自贡、泸州、成都和乐山PM2.5污染比较严重;成都、德阳、资阳、眉山、达州和自贡PM10比较严重;资阳、广元、泸州、内江、宜宾和广安SO2污染比较严重.时间分布上,4种污染物的月均浓度呈现夏季低冬季高,就污染物浓度的时序趋势而言,PM2.5、PM10和SO2呈显著下降趋势,NO2下降趋势不明显.(3)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剧PM10和NO2污染;草地对于PM2.5和PM10有沉降作用.整体景观破碎度越高越有利于PM10浓度的降低,景观破碎度和均匀度越高,NO2污染越严重.
文献关键词: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浩楠;曾胜兰
作者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浩楠;曾胜兰-.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2(02):221-233
A类:
B类:
土地利用变化,大气污染物,两期,土地利用数据,城市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站,SO2,NO2,PM2,PM10,逐日,监测资料,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土地类型,草地,林地,内优,建设用地,地大,耕地面积,内景,景观类型,均衡化,景观破碎化,连通性,中耕,水域,达州,眉山,比较严重,宜宾,南充,自贡,泸州,和乐,乐山,德阳,资阳,广元,内江,广安,时间分布,月均,污染物浓度,景观破碎度,均匀度
AB值:
0.3503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