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口腔正畸患者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口腔正畸是通过持续轻柔并且正确的力作用于牙齿,使其缓慢移动到正确的位置[1].然而,在对牙齿进行矫正时,由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做到完全清洁牙齿,致使牙齿矫正的托槽、钢丝附近容易滋生菌斑,造成患者的牙面上出现白垩色的点或斑块,临床上称为龋白斑,即釉质脱矿.牙齿矫正后脱矿属于口腔正畸治疗后的并发症,如病变出现下一阶段的进展,则会出现龋齿的情况,近年有研究调查发现,在进行固定矫治器后出现釉质脱矿的情况占比多为50%~75%[2].因此,研究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漆昱君;刘勤
作者机构:
710072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陕西省府谷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漆昱君;刘勤-.口腔正畸患者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08):878-879
A类:
B类:
正畸患者,后牙,牙釉质脱矿,危险因素分析,轻柔,牙齿,动到,正时,洁牙,托槽,钢丝,滋生,生菌,菌斑,牙面,白垩,斑块,龋白斑,口腔正畸治疗,变出,下一阶段,龋齿,固定矫治器,相关危险因素
AB值:
0.2995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