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如何高效防治高原血栓
文献摘要:
我国拥有广阔的高海拔地区领土,尤其是青藏高原,占地面积大,海拔高,自然资源丰富.高原有气压低、氧气含量少、极寒等特殊环境气候,会导致机体发生一些生理变化,使生活训练在高原的官兵机体受到一定影响,血栓是最常见影响因素之一,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世界上有超1. 4亿人世居高原地区.近年来,由于高原驻训等多种军事任务需求,大批低海拔地区官兵进入高原环境.研究发现,高原环境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高原住院患者在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平原的30~40倍[1].因此正确认识高原血栓的形成机理,对预防高原血栓的发生或降低高原血栓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关键词:
血栓;高凝;预防;高原
作者姓名:
沈才福;沈敏;杨欣悦;卓玉姣;贾清建;刘江伟
作者机构:
陆军第957医院内科病区,西藏 阿里 859000;新疆军区总医院新疆特殊环境医学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才福;沈敏;杨欣悦;卓玉姣;贾清建;刘江伟-.如何高效防治高原血栓)[J].创伤外科杂志,2022(07):559-560,封3
A类:
B类:
高海拔地区,领土,青藏高原,占地面积,拔高,压低,氧气含量,极寒,特殊环境,环境气候,生理变化,官兵,严重者,人世,世居高原,高原地区,驻训,军事任务,任务需求,低海拔,高原环境,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形成机理,高凝
AB值:
0.385467
相似文献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
周武;曹发奇;曾睿寅;姜保国;唐佩福;吴新宝;余斌;侯志勇;黎健;苏佳灿;刘国栋;禹宝庆;袁志;倪江东;陈雁西;傅德皓;童培建;王栋梁;张殿英;张鹏;张云飞;牛丰;杨雷;杨强;施忠民;周强;王俊文;王勇;何承建;车彪;赵猛;夏平;熊蠡茗;曹烈虎;陈晓;李卉;孙云;胡良聪;胡衍;刘梦非;米博斌;熊元;薛航;林泽;张英泽;胡豫;刘国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 43002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10004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 510515;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石家庄 050051;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730;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 20043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 4000042;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上海 201399;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 71003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长沙 41001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 200080;浙江省中医院,杭州 31000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 200092;山东省立医院,济南 25002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 710038;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长春 13002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 325027;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 3002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重庆医科大附属第三医院,重庆 401120;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 430030;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 32500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武汉 430060;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 430019;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 442099;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 43002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