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双导丝技术在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双导丝技术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采用改良双导丝技术进行瓣周漏介入封堵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在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胸片,评估心功能变化.结果 12例瓣周漏患者包括二尖瓣瓣周漏5例,主动脉瓣瓣周漏7例.所有患者均完成瓣周漏介入封堵操作,介入技术成功率100%(12/12).瓣周漏严重程度分级由术前的(2.42±0.52)级降至术后的(0.67±0.65)级(P<0.001);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由术前的(3.33±0.65)级降至术后的(2.08±0.67)级(P<0.001).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经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双导丝技术应用于瓣周漏的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瓣周漏介入术后残余分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瓣周组织损伤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临床应用病例数有限,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文献关键词:
瓣周漏;双导丝;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韩喆;胡海波;吕建华;张辉;黄浩佳;张戈军;徐仲英;潘湘斌
作者机构:
100037 北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外科;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核磁共振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韩喆;胡海波;吕建华;张辉;黄浩佳;张戈军;徐仲英;潘湘斌-.双导丝技术在瓣周漏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08):580-584
A类:
B类:
双导丝,瓣周漏,介入治疗,初步应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临床应用价值,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介入封堵,门诊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片,二尖瓣,主动脉瓣,介入技术,技术成功率,严重程度分级,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溶血,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严重并发症,介入术后,残余分流,短手,手术时间,组织损伤,伤及,围术期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
AB值:
0.2709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