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CPR)后患者后凝血功能障碍特点及目标温度管理(TTM)对其影响.方法 选择近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室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n=123),根据患者28 d的预后分为存活组(n=56)和死亡组(n=67);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TTM组(n=74)与非TTM组(n=49).检测患者ROSC之后即刻和TTM结束后,或ROSC后72 h,或死亡前的凝血功能.结果 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ROSC后均存在明显凝血功能障碍,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imer)明显增高,且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行TTM与否,死亡组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性恶化,表现为PT、APTT进一步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A)继续降低,D-dimer明显增加,与存活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M与非TTM组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在心脏骤停复苏患者普遍存在,凝血功能进行性恶化对患者预后较差有一定提示意义,而TTM对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
文献关键词:
凝血障碍;心肺复苏;目标温度管理;自主循环恢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沈露晖;马帅;唐子人;郭树彬;裴晓璐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北京10001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沈露晖;马帅;唐子人;郭树彬;裴晓璐-.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2(12):1541-1543,1547
A类:
B类:
心肺复苏后,目标温度管理,凝血功能的,CPR,凝血功能障碍,TTM,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医院急诊,急诊室,自主循环恢复,ROSC,即刻,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二聚体,dimer,性恶,凝血酶原活动度,PA,功能差异,心脏骤停,凝血障碍
AB值:
0.2135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