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战斗机座舱次强散射源雷达隐身技术研究
文献摘要:
座舱是战斗机主要电磁散射源,实现座舱雷达隐身是隐身战斗机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战斗机座舱散射主要包括座舱内腔体散射(强散射源)以及座舱局部结构散射(次强散射源),其中腔体散射目前主要通过透明件镀膜及低RCS外形设计来进行控制,但要达到更高的隐身要求,必须对座舱次强散射源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减缩控制(RCSR)设计.以隐身战斗机的棱边结构和螺栓排列结构(座舱典型次强散射源)为研究目标,分析其散射机理,并结合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及微波暗室RCS试验对主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进行了评估.进一步运用外形、材料等雷达隐身技术,提出了锯齿结构设计及吸波结构材料应用等针对座舱结构次强散射源的减缩控制措施.经仿真和试验验证,所提出的减缩控制措施有效解决了座舱结构次强散射源的散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座舱雷达隐身性能.
文献关键词:
座舱;RCS;隐身;次强散射源;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周韬;周生林;蔡三军;杨波;岳映章
作者机构: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周韬;周生林;蔡三军;杨波;岳映章-.战斗机座舱次强散射源雷达隐身技术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22(02):384-390
A类:
次强散射源,RCSR
B类:
战斗机座舱,雷达隐身,隐身技术,机主,电磁散射,研制过程,舱内,内腔,腔体,局部结构,过透,透明件,镀膜,外形设计,但要,雷达散射截面,减缩,螺栓,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微波暗室,锯齿结构,吸波结构,结构材料,材料应用,隐身性能
AB值:
0.2053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