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影像技术在主动脉窦瘤中的应用进展
文献摘要:
主动脉窦瘤(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 ,SV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为0.1%~3.5%,在我国亦称佛氏窦瘤或瓦氏窦瘤.流行病学调查[1-2]显示,亚洲人群SVA的发病率高于西方人群,发病患者多为男性.发病的病因常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3] ,多数主动脉窦瘤为先天性,主要是主动脉瓣纤维环和非连续性血管囊性中层间的不完全融合;结缔组织疾病则是获得性SVA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如马凡综合征,通过影响主动脉瓣环和动脉中层连接处的弹性结缔组织,损害血管壁的完整性.此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细菌及病毒感染、血管囊性中层坏死等也是获得性SVA的致病因素.
文献关键词:
影像技术;主动脉窦瘤;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宁;张建;杨明川;梅波;侯明;赖应龙
作者机构: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四川南充637000;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宁;张建;杨明川;梅波;侯明;赖应龙-.影像技术在主动脉窦瘤中的应用进展)[J].四川医学,2022(08):809-815
A类:
血管囊
B类:
影像技术,主动脉窦瘤,sinus,valsalva,aneurysm,SVA,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亚洲人群,西方人,获得性,主动脉瓣,纤维环,非连续性,囊性,中层,全融合,结缔组织疾病,致病因素,马凡综合征,连接处,血管壁,大动脉粥样硬化
AB值:
0.2656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