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超声介导缓释型载药纳米粒促进抗结核药物增效杀菌的实验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介导缓释型载药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共聚物纳米粒对减毒牛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内外增效杀菌作用.方法 采用双乳化法制备PLGA载左氧氟沙星(LEV)缓释纳米粒(LEV-NPs),并检测其物理特性和药物释放情况.将卡介苗(BCG)菌液随机分为LEV组(仅加入LEV)、超声联合LEV组(加入LEV后立即经超声辐照)、超声联合LEV-NPs组(加入LEV-NPs后立即经超声辐照)及对照组(加入等量PBS缓冲液),实验处理24 h后检测各组活菌落数,观察各组BCG活死菌变化及其表面结构.建立SD大鼠皮下BCG结核肉芽肿模型,将20只大鼠分为LEV组(仅皮下注射LEV)、超声联合LEV组(皮下注射LEV后立即经超声辐照)、超声联合LEV-NPs组(皮下注射LEV-NPs后立即经超声辐照)及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治疗后第3、7、14天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皮下BCG结核肉芽肿体积,计算并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 制备的LEV-NPs呈大小均一的球形,分散性良好,粒径为(282.42±3.55)nm,Zeta电位为-(20.40±0.63)mV,载药率、包封率分别为6.21%、65.30%;LEV-NPs在24、48、72 h自然条件下LEV累计释放率分别为31.2%、45.7%、46.9%.体外实验显示,超声联合LEV-NPs组细菌活性下降最明显,菌落存活率约26%,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示超声联合LEV-NPs组可见视野下呈明亮的红色荧光,以死菌为主,仅见少量活菌落;场发射扫描电镜下示超声联合LEV-NPs组细菌数量明显减少,菌体伸展、断裂,细菌损伤情况最严重.体内实验显示,超声联合LEV-NPs组大鼠皮下BCG结核肉芽肿体积较其余各组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 超声介导LEV-NPs可显著提高LEV对减毒牛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内外杀菌效果,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文献关键词:
超声辐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左氧氟沙星;增效抗菌;减毒牛结核分枝杆菌
作者姓名:
张志飞;胡璨;杜永洪;杨敏
作者机构:
400016 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引用格式:
[1]张志飞;胡璨;杜永洪;杨敏-.超声介导缓释型载药纳米粒促进抗结核药物增效杀菌的实验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22(10):721-726
A类:
减毒牛结核分枝杆菌,增效抗菌
B类:
缓释型,纳米粒,抗结核药物,聚乳酸,PLGA,体内外,杀菌作用,双乳,乳化法,左氧氟沙星,LEV,NPs,物理特性,药物释放,放情,卡介苗,BCG,菌液,超声辐照,等量,PBS,缓冲液,实验处理,活菌,菌落数,表面结构,肉芽肿,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天分,均一,分散性,Zeta,mV,载药率,包封率,自然条件,释放率,体外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微镜下,明亮,红色荧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细菌数量,菌体,伸展,伤情,体内实验,杀菌效果,协同增效作用,羟基乙酸共聚物
AB值:
0.22251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